在瑞士Geneva日內瓦舉行的國際人權會議,為期一共三天。
人都已經到了Geneva,當然不能不趁機拜訪位在郊區的
United Nations Office at Geneva聯合國歐洲總部。
對歐洲的法學院學生而言,國際法的浸潤原本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一堆國際公約、文件、議定書,總是能在課堂中信手拈來,
讓來自於長期隔絕在國際社會之外的台灣的我,當年開學時就像一場可怕的震撼教育。
也因此,相當比例的歐洲法學院學生,多少都曾在大學期間來到Geneva
這個國際法的聖地,親自拜訪有興趣、或到所學相近的國際組織總部朝聖一番。
我們這一群難得來到Geneva參加國際人權會議的鄉巴佬,
自然也利用會議空檔,繞去一旁的UN歐洲總部一償宿願。

Palace of Nations萬國宮,遙遠的從前曾經是失敗的
League of Nations國際聯盟的總部。二次大戰後,
國際聯盟被總部在紐約的聯合國所取代,萬國宮也就成為UN在歐洲的總部辦公室。
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恐怖攻擊的陰影始終在歐美地區揮之不去,
萬國宮顯然是個醒目的target,因此也顯得戒備相當森嚴。


Palace of Nations,中文翻譯為萬國宮,
但不曉得哪一天這裡會飄揚著台灣的國旗呢?


萬國宮前的廣場,散落著一些紀念性的街景設計。
乍看之下,看不太出來是個什麼樣的圖案;
仔細研究,原來當年我們杜部長的「讓地圖旋轉個90度」,
在這裡也可以見到異曲同工之妙。
(非洲+美洲:抗議!抗議!我們被排擠了…)




Broken Chair恐怕是萬國宮前廣場周邊最醒目的地標。
1997年開始擺放在這裡,高達12公尺,
目的是為提醒來到這裡的開會的各國領導人與政要,
勿忘世界許多角落仍不斷有人因地雷而失去性命或肢體,
要求各國徹底履行排除地雷、扶助因地雷而成殘之人的國際法義務。




12公尺看似不高,但在空曠的萬國宮前廣場,
仍猶如巨無霸般矗立在我們眼前,氣勢相當震撼。


萬國宮的圍牆。




萬國宮其實座落在佔地相當廣闊的Ariana Park之中,
因是光是走下市區電車車站,從萬國宮門口沿著圍牆走到會場,
就要花費個10分鐘左右。沿途可以見到歐式風格的庭園與建築,
春寒料峭的草地、樹林,以及清瘦的甘地雕像端坐其中。




在Geneva的最後一天,我們參加了萬國宮內固定而免費的導覽活動,
因而得以一窺聯合國這個國際權力彼此進行鬥爭、角力場合的真實面目。
儘管許多國家嚴重積欠聯合國會費(美國自己就欠了好幾億美元…),
萬國宮依舊是個硬體設施相當富麗堂皇的建築。
在此工作,往窗外遠眺,可以輕易見到覆著點點積雪的阿爾卑斯山、
平靜無波的Lake Léman列馬湖,綠草如茵的Ariana Park,好不愜意…,
結論是:會不會過太爽了?


當然,歐洲人在此爽爽地工作是一回事,萬國內還是要假慈悲地佈置一番,
讓參加導覽的民眾了解聯合國的stuff,可都是救苦救難、佛心來的大菩薩們,
時時刻刻關心、悲憐著地球各個角落中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人民。
萬國宮的某條長廊,就掛著20世紀以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攻擊事件影像海報,
提醒大家不要光顧著欣賞窗外美景,而遺忘了抗制恐怖主義的國際任務。


聯合國的會議廳,但這只是其中規模較小的一個。


當然,除了萬國宮,周邊還有許多知名的國際組織總部。
從前在書本上讀到的國際人權組織,都是一長串既不起來的冗長名字,
永遠只背得比較順口的英文簡稱,這回總算有機會在此見到本尊。
UNHCR: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


CICR是法文簡稱,翻譯成英文就是鼎鼎大名的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萬國宮前廣場一段合諧的天際線,左右分別是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與
WIPO: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