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成長過程中的美國好萊塢電視影集,國小時期的代表是馬蓋先,
國高中時代是X檔案,大學研究所時跟著Ani斷斷續續看了一些慾望城市,
到了英國則是看著Ani抱著notebook狂看CSI+NCIS+葛雷與Criminal Minds。
不過這時回首,突然發現有一部知名度不是很高的美國影集,
似乎讓當時還沒上國中、呆呆坐在電視前似懂非懂地收看的我,
不自覺地受啟發而走向法律這條路──LA Law洛城法網。

洛城法網在美國上映了8季,大約是1986到1994年,與台灣的播出時間相仿。
影集的背景設定在美國西岸大城洛杉磯的一間法律事務所,
講述事務所內合夥人、資深律師、受雇律師遭遇的訴訟cases、
與當事人間或法庭內的精妙互動,甚至美國法律人的人生抉擇。
洛城法網每一集都會選擇二個法庭審判的cases作為主軸;
由於洛城的多元、開放背景與好萊塢編劇一貫的反動特色,
這些cases經常能反映美國當代社會、政治、法律、文化
領域中最尖銳、最衝突、最爭議的話題,
包括職場性別問題、同志人權、愛滋病爭議、甚至1992年的洛城種族暴動。

儘管過了十多年,現在在youtube重溫LA Law的畫面,仍覺熟悉無比。
開場的薩克斯風旋律,猛力關上的後車廂與LA Law車牌,L型的玻璃帷幕大樓,
現在觀之十分ㄘㄨㄥˊ的八零年代服裝、人物造型、燈光取景、辦公室傢俱,
還有進化程度似乎連微軟DOS都還沾不上邊的超古老電腦螢幕。



接下來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
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是與光頭佬Douglas。
每一集的開場,總是由Douglas主持的內部律師會議拉開序幕。
Douglas會關心一下每位律師手上的案件進度或是否遇到難題,
這一集的二個主要cases,也會藉由承辦律師的介紹讓觀眾有初步的了解。
較年輕的合夥人是Michael, Ann, Stuart, Arnie與Grace等人。
Michael與Grace曾經有過一段辦公室戀情,後來忍痛分手;
(少不更事的我,甚至一度覺得螢幕裡的Grace頗正XD~~)
Arnie是位花花大少,始終與自己的秘書Susan有一腿(但同事都知情);
Tommy個性瀟灑,卻總是忘不掉正在當檢察官的美麗前妻Zoey;
Benny是一位智能不足、辦事卻十分牢靠的工友;
而Leland後來與Rosalind有一段黃昏戀曲,但卻在某晚Leland忍痛
告知Rosalind無法娶她時,Rosalind一腳踩進了沒有機廂的電梯門…。



LA Law的角色設定,突顯律師也是人。脫掉西裝套裝、
褪去法庭內的鋒利表現後,同樣有著與凡人相同的七情六慾。
而LA Law每一集的二件法庭訴訟案件攻防,
延續了好萊塢編劇長期以來推銷美式刑事訴訟程序的長才,
不但可見到律師與檢察官間的犀利辯論,與法官、被告、被害人的巧妙互動,
或許也間接讓觀眾了解美國法庭的運作實況。
於是,我們可以見到律師與當事人對於訴訟策略起了爭執,
可以在法庭旁的小房間裡直接怒吼開幹;
檢察官、律師為了交互詰問的問題爭執不下,法官可以充當個和事佬,
叫雙方到法官的bench前攤開來溝通個清楚。
儘管那時年紀小,根本沒機會跟隨老爸踏進台灣的法庭,
也還不清楚當時台灣司法環境的險惡、混亂與誇張,
反而卻先受惠於LA Law,讓我知道英美陪審團制度的運作模式,
刑案由起訴、遴選陪審員、交互詰問、結辯、宣判的審判流程,
甚至“Objection!! Your Honor!!”那又酷又屌的高聲異議。

似乎就在國中時,LA Law消失在螢光幕前。
反正那時第四台逐步開放,五花八門的本土綜藝節目與西洋電影台,
剛好取代了原有的收視習慣,LA Law的人物也就不自覺地埋進記憶深處。
我不曉得這些記憶是否從此轉化為無法割除的潛意識,
但我確實始終沒忘記每一位角色的個性、許多重要的場景畫面,
還有似乎已烙印在腦海深處的美式刑事訴訟程序。
或許逐漸長大的我,最後仍舊讓LA Law默默引領著,
在不知不覺中走回了法律這條路,讓它佔據了我現在大腦記憶容量的一大半。
這大概是一段啟蒙的過程;一段在許多年後,
突然又透過youtube的溫習,而意外重拾的童年回憶、啟蒙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