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 • 巴黎鐵塔 • 香榭白露大道 • 羅浮宮 • 聖母院
巴士底廣場 • 奧塞美術館 • 傷兵院 • 萬神殿 • 協和廣場
漫步巴黎,空氣中似乎總瀰漫著古典、優雅、浪漫的氣氛;
雙眼見到的、兩腳踩踏的,無不莊重地刻畫著歷史遺留的痕跡。
不過,當這些全球知名的景點,全都集中在塞納河流經的那一小小塊巴黎城區,
遠在郊外的18區,卻有一座小巧而孤立的Montmartre蒙馬特山丘,
選擇背離一般人對巴黎的浪漫印象,反而充滿著閒散、舒適、不羈的藝術氣息。

在巴黎市區閒逛了5天之後,我們終於在最後一天,
安排前往這個無需塞納河額外點綴浪漫氣氛的小山丘。
由於巴黎市的城區劃分是按數字大小以螺旋形向外擴散(這種巧思只有法國人想得出來吧),
18區不但步行難以抵達,光是坐地鐵就要花費半個多小時。
不過走出地鐵站,附近街道依舊車水馬龍。
順著人潮沿小路拾級而上,蒙馬特山丘的著名地標--聖心堂,就在遠方山頂上。


Basilique du Sacré Cœur聖心堂的歷史並不久遠,
是百餘年前為紀念陣亡在普法戰爭的犧牲將士而興建。
雪白色的教堂外牆,洋蔥狀頗具異國風味的高聳圓頂,
不但讓聖心堂成為巴黎市的知名地標之一,
不論身處巴黎城區何處,也都能清楚望見其優美而對稱的建築外觀。
教堂正面2座巨型青銅雕像,右方的就是Joan of Arc聖女貞德。




聖心堂旁的Place du Tertre帖特廣場,是蒙馬特山丘的生活中心。
遠離喧鬧的巴黎市區,蒙馬特山丘曾是許多知名藝術家群聚、開設工作室之處,
包括Dali達利、Picasso畢卡索、Monet莫內,甚至年輕時的梵谷。
時至今日,蒙馬特山丘上不僅仍有紀念這些藝術家的博物館,
帖特廣場周邊無數街頭畫家、賣畫小販,更令此地增添濃郁的藝術氣氛。
儘管小小廣場總是人潮擁擠,人們仍可漫步在凹凸不平的石版路上,
欣賞點評街頭畫家現場完成肖像畫、尋找路旁的咖啡小店坐下來曬曬暖暖秋陽,
或在紀念品店中挑選洋溢19世紀美好年代、波希米亞風味的海報與明信片。


幾位頗具藝術品味、天份的日本大叔,竟然就坐在路邊,
興致勃勃地瞧著帖特廣場的人潮、攤位,現場寫生了起來。


遠離帖特廣場,蒙馬特山丘的街道則是小巧而靜謐的。
這裡的社區居民似乎感染了較多南法溫暖的藝術風味,
緩慢的生活步調,精緻的庭園設計,慵懶而閒散。


秋日的午後,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觀光客蜂湧來到聖心堂前的廣場,
或是舒適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或是遠眺腳底下的巴黎城區景觀,
或是欣賞一旁街頭藝人熱烈地秀出各項獨門絕技。


走下蒙馬特山丘,山腳下則有另一番相似、但不太相近的風采,
因為這裡是Pigalle--巴黎著名的紅燈區。
最知名的景點,自然是因電影而聞名全球的Moulin Rouge紅磨坊,
大紅色風車醒目地矗立街頭,提醒觀光客裡頭仍天天上演著火辣的康康舞。
而附近街道更隨處可見sexy shops(都在賣A光)與sexy shows(都在…?);
除了門口坐著兩尊日式風味裸男裸女的國際情色博物館頗引人注目之外,
或許還有許多內行人才知曉門道的紅燈戶,隱藏在我們未察覺的角落中。


每個大都會,似乎都能找到某個特立獨行的城區,
不遵循市中心政商雲集、或佈滿歷史回憶的主流色彩,
而走著屬於自己閒散、輕快、甚至懶洋洋的舒緩步履。
羅馬如此,擁有蒙馬特山丘的巴黎如此,倫敦似乎也不例外(Notting Hill?)。
或許唯有如此,一個大都會才不會淪為只有人、車、屋子、污染的空洞集合,
而能在城市急速發展的過程中,求得人與生活環境的巧妙平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