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的歐洲旅行中,除了自然景觀、人文宗教遺跡之外,
美術館與博物館也常是我們拜訪的重點。
如果藝術界真有所謂「世界三大美術館」的美稱(我知道這有爭議…),
我們的運氣應該算不錯,有幸進入這三座匯集人類心智與文化精粹的寶庫:
倫敦的National Gallery, 馬德里的Prado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

當然,巴黎作為19世紀全球文化薈萃之地,
值得細細欣賞瀏覽的美術館與博物館,恐怕花個一星期也無法徹底走遍。
我們在巴黎僅停留短短六天五夜,也就只好擷取精華,
事先買了Museum pass,故作文藝青年地走過一座座名震全球的美術館。

位在塞納河畔的Musée d'Orsay奧塞美術館,
曾是巴黎市政府為籌備1900年萬國博覽會而興建的火車站。
二次大戰後,當它已然失去交通運輸的功能時,
巴黎市政府不是選擇將它拆毀另作其他用途,
而是保留建築原貌,改建成為當今國際印象派繪畫的重鎮。


在美術館的大廳中,望著拱型的天頂、半圓形的玻璃窗與大鐘,
仍能感受到她曾是人群熙來攘往的繁忙火車站。
巴黎人頗富創意,將線條剛硬的火車站轉換為光線柔和的美術館,
讓我想到位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Tate Modern泰德現代藝術館,
也是過去的發電廠經保留原貌改建而成。
在台灣,不曉得我們能不能發揮這樣的美學觀感與建築巧思,
讓老舊的工業或運輸建築,因藝術的進駐、融合而獲得重生?


小巧而寧靜的Musée Rodin羅丹美術館,悄悄地倚在宏偉的巴黎傷兵院旁。
一走進庭園,就能見到Rodin羅丹最著名的作品:The Thinker沉思者。
低調而寂靜的庭園中,還立著許多羅丹的著名雕塑作品。




協和廣場旁的Musée de l'Orangerie橘園美術館。
館內儘管已有不少著名畫家的作品,
光芒似乎都無法掩蓋過鎮館之寶:Monet莫內的Nymphéas睡蓮。
館方也貼心地由屋頂引入日光,將巨幅睡蓮環形地懸在牆上,
讓參觀者坐著體會印象派光影流動的詭譎畫風。


Pompidou Centre龐畢度中心。
三十餘年前落成之時,結構與管線完全外露的建築外觀,
令崇尚古典藝術的巴黎市民感到驚恐萬分。
但在今日看來,這卻為館內的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作出最貼切的包裝。


像毛毛蟲般黏在外牆的紅色手扶梯、建築四周矗立著「┐」的白色大型通風管、
看似毫無規則、實際上卻是按功能上色的各色管線,
都讓這座建築在落成三十年後,仍不減其前衛風格。


一旁的Stravinsky噴泉。
水池中站立著各種顛覆傳統、卻又讓人會心一笑的噴水方式。


在巴黎逛美術館,永遠可以見到一群群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
或站或坐地在各個藝術品前低頭振筆疾書,聆聽貌似講師的年輕人逐一講解藝術風格。
我想在巴黎唸美術,確實是個幸福的選擇。


最後,當然不能錯過Musée du Louvre羅浮宮囉。
建築師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霸氣十足地矗立在古典的中央廣場上。


羅浮宮內參觀人潮之擁擠,或許只略遜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吧。
不過內部建築的華麗(畢竟曾是法國王宮)、一件件名聲響叮噹的館藏作品,
還是讓我們在裡頭逛到軟腳,花了3個多小時才心滿意足地步出羅浮宮。


由大廳內部、金字塔底下看出去。
我怎麼聯想到達文西密碼的最後一章?


夜景下的玻璃金字塔,映著水池上的倒影,別有一番美感。


心得:
Ani最喜歡龐畢度中心的現代藝術收藏,竟然逛了4個多小時。
Geo比較喜歡奧塞美術館的印象派作品,梵谷真是太屌了。
共同想法:達文西的Mona Lisa蒙娜麗莎有夠小幅,
加上畫作前方永遠擠到爆炸,想要一窺大師傑作的人們就別抱太大期望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