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英國報紙、打開電視新聞,
經常見到社會新聞報導著昨天倫敦哪一區發生青少年兇殺案,
不到18歲的兇手只因細故、以殘忍手法殺害被害人…。
有時被害人僅僅一人,在台灣大概只會登在地方新聞版面,
在英國卻會直接出現在BBC的前3則頭條新聞。
媒體處理議題的差異,一方面反映普羅大眾對治安的憂心不安,
一方面似乎也傳達了對於青少年犯罪率日益升高的社會焦慮。

在英國,青少年問題不僅是個社會關注議題;
即使身為外國人的我們,也能體會青少年問題對社會形成的衝擊。
在英國,可以輕易在老一輩身上感受到英式的優雅好禮。
老先生、老太太即使已經老得必須拄著柺杖行走,
排隊等公車時常會笑咪咪地主動與我們攀談,遇到問路時會熱心幫我們研究地圖。
銀髮族的他們臉上永遠掛著慈祥和藹的笑容,
百分之百反映了臺灣人印象中的英國優雅風味。
即使年輕一些,三、四十歲的中年人,
絕大多數仍維持著比台灣還要高的禮儀標準,
thank you, cheers, please總是掛在嘴上;
旅遊時在山路小徑中相遇,主動點頭問好說聲hi不說,
許多人甚至會跟我們聊起天氣、彼此家鄉、英國生活的點滴…。
在這些人身上,我們會覺得英國人才是真正有禮貌的民族。
待久了,連自己都會不自覺地主動與人點頭問好、說聲cheers…。

但在部分年輕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當然,絕大多數20歲以下的年輕人,頂多只是「沒那麼有禮貌」;
但有些年輕人恐怕就不是禮貌問題,而是--具有或強或弱的攻擊性。
一直以來,就多少聽聞有些青少年會攻擊非歐洲裔民眾,
有些對象專門針對亞洲人,有時手段是丟石頭、罵髒話,
有些攻擊者的年紀甚至只有10歲上下。
而這一年下來,我們也遇過一些真實情境,大概足以讓人對「英國人」的印象打些折扣。

我曾經走在路上,見到年輕人專門衝著路過的亞洲臉孔,
用不甚標準的中文高喊「我是大豬頭」,大概想吸引我們的側目;
曾經在宿舍區,有十來歲的小男生騎著腳踏車,
高速筆直衝過來,再緊急煞車停在我面前半公尺處,大概想瞧瞧我驚恐的表情;
甚至曾在過馬路時,有駕駛人從車窗對我高喊:
「@#$%^&*功夫!」(他大概以為每個華人都會點功夫…)

而真正讓我們有「被冒犯」的感覺,2次都發生在公車上。
第一次,3個似乎有些喝醉的年輕女孩,上了公車坐在我們後面。
不久,某一位先拍拍我肩膀,
用不太標準的中文對我說「你好」,我則微笑地也回一句「你好」。
半分鐘後,這個女孩直接用手指敲了Ani的後腦勺,
Ani回頭瞪了一眼,她只說了聲‘I didn’t mean it’。
當Ani用帶著警告的口氣與眼神說‘It’s fine’,
她們仍是笑嘻嘻地回說‘I really didn’t mean it’。
此時剛好公車到站,我們起身下車,耳裡又傳來她們後頭傳來的高聲大笑。
我想,喝醉的她們,或許猜想亞洲人英文普遍較差、受攻擊時反擊的可能性較低,
趁著酒意找人當開玩笑的攻擊目標,再享受看我們不悅、不爽表情的快感。

第二次,又是晚上的公車,
一群剛離開Bar的年輕男性上了車,直接坐在車廂最後面。
不久,突然有小紙屑從後頭飛來,差掉丟到站在走道上的台灣同學。
又過了一分鐘,小紙屑竟然直接丟在Ani頭上。
我知道那是上車時司機給的票被揉成小紙團,
Ani回頭連續在嘴裡說了3次F開頭的字眼,
沒想到後座一群男生沒人敢正眼看Ani,
有膽欺負非歐洲裔,卻無人敢出面承認犯嫌。
同樣地,我猜想他們也是想要享受被欺侮者的驚恐情緒。

其實在許多場合,也可以感受到帶有攻擊性的民眾比例極高都是年輕人;
只是這種感覺,似乎比在台灣強烈許多。
換句話說,在台灣,我們比較不會強烈感覺到年輕人是社會不安的來源,
但在英國,或許因為中年以上的民眾實在太有禮貌,
相較之下,欠缺公民德行、帶有威脅性格的民眾就幾乎都是年輕人,
也讓人走在路上,見到身材瘦長、剪小平頭、穿黑色套頭運動外套、
寬鬆長褲、滑板鞋的白種年輕人,就想要避免與他們眼神相會。

當然,我們目前遇到的,似乎還稱不上「攻擊」,頂多只算是「冒犯」。
但真正讓人不舒服的,是那種帶有種族意味的挑釁行為。
也許英國年輕人感覺工作機會都被外國人搶光了,心生怨懟不滿;
也許他們骨子裡就覺得非歐洲裔的民眾較為低等,應該早點滾離英國。
但在英國遇到的這些點點滴滴,或許更值得我們反思,
所謂「歐美國家的法治態度是根植於日常生活中」的假設,
是否多少是個錯誤的猜想。

這曾經是我研究所論文的前提之一,也是台灣在移植歐美法制時常使用的理由之一。
但至少在英國,至少這一年以來,我多少開始懷疑個前提。
我仍然承認英國的法制發展與內容比台灣完備,
但適用法律的英國大眾,是不是真的打從心裡接受法制所代表的進步、平等精神?
如果是,為何我只需要短短一年,就開始學會避開帶有攻擊性的年輕人?
如果是,為何「種族平等」的法治國ABC,竟沒辦法為走在路上的我提供保護?
如果這才是現實狀況,英國大眾對少數族裔的態度,與台灣人又有多大的不同?

現在,我大概不敢再說「相較於台灣,歐美國家的法治態度已深植於大眾心中」。
我寧可在思考下次又被冒犯時要如何應對、反擊之餘,
先反思我們看待歐美民眾法律觀念的態度,
還有,是否也帶著歧視態度,對待人在台灣的東南亞或對岸民眾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