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dge of Sighs in Cambridge

就像Ani講的,最近宿舍裡有一對中國小情侶,
用餐習慣不是很好,飯後總是灑了一桌的垃圾、廚餘,丟給餐廳的Staff收拾。
於是再加上一些習慣也同樣不好的同學,讓Shark在上星期真的怒了。
他請一位台灣同學寫了張海報貼在餐廳門口,
大意是:麻煩大家維持用餐秩序與整潔,否則以後將「不再提供食物」!
不過重點是:這張海報是用繁體中文寫的,不是英文。

在看到海報的當下,我就有「種族歧視」的感覺。這也是我到異鄉後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
表面上來看,惹火Shark的是中國同學,
海報卻用繁體字書寫,台灣同學豈不是被颱風尾掃到,
讓所有學生誤認是台灣人造成餐廳的髒亂?
Shark似乎搞錯對象、海報用錯字體了。
(當然也可能是Shark找不到懂簡體字的中國同學協助寫海報)

不過,更仔細地思考,中國人佔了所有住宿學生的最大比例,
難道所有中國同學都是一樣地不愛乾淨、用餐習慣不佳?
難道其他國籍的國際學生從未在飯後製造餐廳髒亂?
我想以上問題答案都是否定的。
Shark只因為少數幾人的惡劣行徑,就將火力對準所有華人,
簡單講是「以偏概全」,講難聽點就是「種族歧視」:
華人通通都不太愛乾淨,我要用中文海報廣為週知,
讓他們了解保持用餐秩序、整潔的重要,還有我內心的不爽@#$%^&*。

不過,Shark的偏見與歧視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成長在台灣的我們,其實也常把一些刻板印象、文化偏見套用在特定群體身上。
兩岸條例規定大陸配偶即使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居留時間如果未達10年就不能服公職,
不就是「以為」他們總是缺乏自民主由觀念、會對台灣的憲政體制構成威脅?
在今日的法庭上,法官仍不時對請不起律師的當事人痛責、咆哮、禁止發言,
不也是主觀認定窮人缺乏法律觀念、不配與對造律師進行辯論?

這次語言課程的期末報告,我選擇了"Unconscious Bias"作為題目。
經歷了一番學說討論、實例比較(還有與英文文法、字彙的纏鬥)之後,
我逐漸相信大部分的偏見都是無意識地形成、存在、流露,
進而對社會上、文化上處於弱勢的群體構成威脅或壓制,
不論是你、我、一般民眾、行政人員、立法者,
或所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中立客觀進行裁判」的法官。
我們真正需要的,恐怕不是一再片面宣稱「我絕無偏見」,
而是應學會如何"conscious recognition",知道我們的心裡都無可避免地存在偏見,
然後懂得轉換角度、質疑自己的偏見,進而用更客觀的心理面對弱勢群體。

所以,如果我是Shark,我可能會直接告知、警告製造髒亂的同學,
或者用宿舍裡的共通語言──英文海報公告。
畢竟髒亂不全然是華人學生造成的,也不是每位華人學生都會在飯後灑了一桌垃圾。
Shark的海報只掛了不到一天就卸下,但似乎已不經意地透露出他心裡對華人的刻板印象與歧視。
明年,新的國際學生來到Willoughby Hall,
我想不免又要面臨一次文化意識上的對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