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eside in Nottingham University

我並不認為青少年一定要對社會投注關懷,
這只是公民社會的期望,但絕非國民的義務。
北大經濟系的學生在房間牆上貼著「經世濟民」的理想,
上海的學生更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顧盼飛揚,
許多人因而認為台灣的學生「過度自我」、「個人主義至上」,遲早要被對岸超越。
不過,對岸的年輕朝氣,台灣早在二十餘年前就已經歷過;
台灣現在要面對的課題是:
如何同時包容具有社會關懷與自我關懷的人,以促進多元開放社會的實現。
華人社會百年來一直活在「祖國千秋大業」的陰影下,
對這樣的體認似乎還不深,而台灣似乎已走在歷史的最前端。


2003年的研究所課堂上,我在學期報告中寫下這段話。
當時只是單純地認為邁入多元社會的台灣,
不適合再以「公民共和主義」、「社群主義」之名,
透過教育灌輸學生公共生活優先、社會或國家至上的觀念。
這不只是因為「不參與政治生活」也是現代人的基本權利之一,
更因為個人權利不能為了抽象模糊的「公共善」而被犧牲。

不過來到這裡,在與對岸學生的交流互動過程中,
也見識到所謂背負著「祖國千秋大業」重擔的時代青年。

My PRC classmate:「學習國際商法的目的是要壯大本國的經濟體制。
當我們瞭解國際商業的運作規則,將可以在與他國的折衝樽俎過程中,
透過遊說國會、施壓政府、進行制裁等手段,
維護本國的經貿利益,增加我們的國際競爭能力。」
(大家臉上逐漸浮現三條線|||)

My Chilian classmate:「sorry...,我不太了解學習商法跟國家的競爭力有什麼關係...。」
PRC Representive:「because your country is NEVER involved in this competition!!」
Chile Representive:「sorry, you know LITTLE about my country!!!!」

教室氣氛頓時陷入冰窖,似乎有幾發子彈從大家眼前呼嘯而過。


不過回頭想想,20年前台灣在國民黨的黨國教育體制下,
不也造就了許多熱血澎湃的時代青年,
以國家興亡、經世濟民、振衰起敝為己任
更讓台大政治國關組、政大外交系總是名列大學科系排名前段?

但專制政府遂行愛國教育的企圖,
還是很難抵禦人民追求個人基本權利保障的天性。
快速的民主化、自由化,或許會很快讓這股集體主義的熱潮消退,
人民會逐漸將個人關懷轉向自身,而非民族社稷的偉大前途。

台灣走過了這段路,我想對岸也即將要面臨這樣的思想轉型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NGeoff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